分享孩子吃不好怎么办615月龄
最近疫情下,很多宝妈宝爸和我反馈,都说到孩子不好好吃的问题,我经过了解和询问,主要是不吃奶和吃饭不好两个方面,就这两个方面总结写成此文,希望对您育儿有所帮助! 01 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长觉得吃的不好,另一个是真的吃的不好。 02 第一方面,吃得好不好谁说了算?孩子吃饭的好坏,首先是早中晚三餐能否吃饱吃好,这有三个标准的。 标准1:是他自己是否吃饱吃好?对于6-15月龄的孩子还很难表达,只能用肢体语言或者呀呀呀的叫唤来表达。他吃没吃好,你不知道,他自己清楚。 标准2:是家长觉得他吃没吃饱吃好?比如你小时候,你的父母也常用他们的标准来判断你,你也很烦。开玩笑说,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吃饭也是这样,大人经常无意识用自己的标准揣度孩子,你一百多斤,他十几斤,他的饭量一定是比你小的。有时候孩子一顿奶喝了ml,或某一次吃了一整碗饭,不代表这是他的标准食量,而是他的最大食量,那顿饭恰巧他爱吃,或者运动量很大饿了,或者喂食间隔长了一些。因此不能用偶尔的最大食量当做标准食量来判断。 标准3:育儿指标食量,这个标准是通过科学测定得来的,用中间值表达,因此这个标准比较适合作为参照值,但也不可完全依赖,因为所有孩子取中值,对于体重很轻的早产儿、体重很大的新生儿,前三个月一定是有差异的。另外对于6月龄以后的孩子来说,总食量当然也包含奶量,很多12月龄孩子一天还喝ml甚至ml的奶量,当然也不能指望他能吃多少固体食物了。标准食量请大家参考下图的辅食表: 03 第二方面,孩子的确吃得不好。如何判断呢?就是根据上表,吃饭总量的确差的很多。这里面主要也是分两个方面:1、不爱喝奶;2、偏食和挑食; 1、不爱喝奶,很多家长也叫厌奶期: 从医学角度来看,并无“厌奶期”概念。孩子从出生到6月龄前,基本上只喝母乳或配方粉!奶水的味道、性状,喂养方式千篇一律,没有变化,孩子产生厌倦在情理中。家长在给孩子喂奶时,想办法让孩子对喝奶产生一定的新鲜感,换房间喂(但必须保持安静)、换奶瓶喂、随着月龄增大拉长喂奶间隔周期。其实,对于孩子不想吃奶,或者有时吃得少了些,家长不要轻易觉得孩子就是“厌奶”了。有可能孩子只是还不太饿,如果家长一定要强迫孩子喝下多少毫升,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导致之后一喝奶就抗拒,就不愉快。 孩子每次进食,喝奶量都可能有上下20%的浮动。影响喝奶量的原因,也很多样,比如身体不适、运动量不足等等。建议家长不要着急,好好观察,找到原因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解决。 2、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常见;另外偏食和挑食有何不同? 偏食:孩子很偏爱某种食物,一段时间内只吃这种食物,或用餐时除了这种食物其他都不吃!对于新食物,孩子没有兴趣,甚至有种恐惧感。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初步判断孩子存在偏食问题。 挑食:无论家长给孩子准备了多么丰富的食物,他都只挑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吃。比如,有的孩子只爱吃肉,不爱吃绿色蔬菜和谷物。 偏食、挑食原因汇总 孩子偏食、挑食是成长过程中一个常见现象。 孩子的味蕾总数是成人的两倍,他们对于食物味觉的敏感性要比成人强得多!因此,给孩子引入一种新的食物或同一种食物改变烹饪方法,他们所感受到的味觉差异要比成人强得多。 如果孩子不能适应,就会造成对新食物的抗拒,只喜欢自己熟悉的特定食物。 孩子偏食、挑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除了身体不适,更多时候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举例来说,恶性循环往往这样形成: 孩子对新食物如果暂时不适应→不吃→家长不解、愤怒、强迫、大动干戈→孩子把食物和不愉快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厌食→不吃……形成恶性循环 没有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也会导致孩子偏食、挑食。如果家长不懂得建立孩子嗜糖依赖,饭前吃零食甚至甜食,会导致孩子在饭桌上没有胃口或者坐不住。低龄婴幼儿时期,很多孩子患病后,用药不科学,过度依赖用药导致口服药频繁,为了让孩子能吃下药品,大多厂家添加糖和香精,孩子通过服药过早接触糖,形成t嗜糖依赖,再加上家长尤其是隔辈人的不科学喂养,特别喜欢给孩子吃高糖零食、高糖水果,更进一步加剧嗜糖依赖和香精偏好。平时零食不离手,总热量摄入早已经足够,上桌子自然就不再爱吃饭。 吃饭的不良习惯,就是边吃边玩,家长为了省事给孩子用手机或者ipad放动画片儿,导致不看手机不玩游戏不吃饭。注意力不在更不好好吃 专治不好好吃饭的方法!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和辅食种类的不断增加,不同味道的食物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感受,出现对某些食物的偏好。虽然不能单纯地认为这种“偏好”是坏事,但是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来说,不偏食、不挑食是保证营养全面的基础。 让食物更美味! 家长给孩子做辅食(饭)时,往往只考虑了营养搭配,而忽略了口味问题!尤其在孩子还只能吃泥糊状辅食时,因为无法添加调味料,混合出的泥糊往往口味很不稳定。 家长可以从成人吃的经典菜肴中,寻找搭配灵感,因为有的食材只要合理组合,即便不添加任何调味料,也是可以鲜美无比的!经典如:土豆牛肉泥、番茄肉末、南瓜虾仁末等。 也有的家长对食材的色彩搭配非常有天赋 研究表明:丰富菜品的色泽,可以让人食欲大增。 如果你觉得以上这些有实操难度,那么,试试让孩子加入准备食物的过程吧!2岁左右的孩子好奇心正旺盛,也往往很有热情“帮妈妈做事情”,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感受各种食物的手感、味道,让孩子假装帮忙掐豆芽、捏饺子…… 即便孩子可能会把厨房弄得一团糟,但这个过程会让他们觉得很有趣,也增加了成就感,从心理上,能帮助他们对食物产生好感。今天我带女儿下了厨房,她不到15月龄,全程参与了番茄鸡蛋油麦菜面条的制作过程,高度的参与感让她这顿饭吃得特别好。 养成吃饭的好习惯 如果孩子的偏食、挑食,是由于饮食秩序混乱导致,比如吃饭没有规律,对零食甚至甜食没有控制,尤其是吃饭前,允许孩子吃饼干、糕点或甜饮料,会导致孩子的饱腹感,吃饭时自然没有食欲。 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三餐之间需要加些零食,但需要把零食时间和正餐时间间隔得当。零食的选择也很重要,不要选择含糖量高的加工食品,可以是水果、酸奶、奶酪,甚至水煮西兰花、清蒸豌豆。 此外,建议让孩子养成坐在餐椅上吃饭的好习惯,不要追喂,更不要边玩边喂。要知道,吃饭就是吃饭!必要时,可以尝试让孩子自主进食。一开始,可以引入“手指食物”,让孩子练练手。 培养轻松的吃饭氛围 没有压力地吃饭是孩子喜欢上食物的先决条件。如果孩子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家长还可以尝试多种烹饪方法,比如孩子不爱吃菠菜,可以把菠菜打成汁,混合在面粉里,做成造型可爱的菠菜包子。如果孩子仍是拒绝,过段时间再尝试,不要小题大做,更不要强求孩子。 利用好孩子的模仿性格 如果孩子总是和家人一起吃饭,而家长吃得津津有味,孩子就会好奇,也会跟着有学有样!可是有些家长很难做到以身作则,他们却总是要求孩子不挑食,自己却有意无意表现出对某类食物的偏好或挑剔。 通常来说,偏食、挑食很少会持续很长时间,也许过段日子,孩子自己就能纠正,毕竟,总是吃那么几种味道的食物,也是会腻味的呀! 家长除了可以按照上文所说的方法做一些尝试,还可以: 1增加孩子运动量,让孩子产生饥饿感。 2先为孩子提供其他食物,再提供他偏爱的食物。 3对孩子强化他不爱吃的食物的重要性,比如“多吃青菜漂漂亮”! 4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鼓励他尝试其他食物! 5千万不要过早给孩子尝试在平时的饮食中,添加重口味调料。 重点汇总: 1、到底吃得好不好?有三个标准,a、孩子的标准,我们很难询问,只能观察;b、家长标准,不一定客观;c、科学标准,具有参考性,但也要结合自身孩子基本情况综合判断。 2、如果真的不好,有几个原因,不爱喝奶、偏食挑食。 3、针对不爱喝奶,偏食挑食,做出了原因分析和科学的解决办法。 因此本篇文章为应对吃不好这个问题的精华解决方案,家长可以收藏备用。 保险识别寿险顾问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qif.com/jqcr/585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医帮忙团13个月宝宝脸上有大块黑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