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烈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胆石症经验总结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虽然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问世,但治疗上的困难依然存在。老中医专家吴光烈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造诣颇深,擅治内科杂症,尤以治疗胆石症见长。现将老师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胆石症96例,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9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42例,女性5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15年。其中胆囊结石45例,胆总管结石28例,肝内胆管结石23例。临床表现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时轻时重,并痛引肩背,腹胀便秘,口苦纳呆,厌油恶心上腹部压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有皮肤、巩膜黄染等 二、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 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9克柴胡9克陈皮9克青皮9克当归9克桃仁12克郁金9克赤芍15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大黄15克(后下)王不留行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 加减法: 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30克,半夏9克;发热者加银花12克蒲公英15克;胁痛明显者加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腹胀甚者加大腹皮15克,川朴10克;气虚者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 三、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B超检查结石全部排出者。 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B超检查结石有部份排出或结石缩小,未排出者。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及结石状况无变化者。 2、治疗结果: 治疗96例,治愈64例,好转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75%。服药时间最长为3个月,最短为10天。 四、典型病例 洪某,男,35岁。年11月2日初诊。患者阵发性右上腹痛已4年,今早突然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放射,恶心呕吐,伴有脘腹胀闷,进食油腻食物尤甚,小便黄,脉弦。 查体:体温36.9℃,血压17/12kPa,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肌稍紧张,右上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B超提示:胆囊内多发性结石,最大约0.8×1.0厘米。 经用上方治疗15剂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B超复查:未见结石。 随访半年,未复发。为巩固疗效,嗣后嘱患者用金钱草30克,王不留行30克,大枣10枚,水煎代茶常服。 体会 1、胆石症为急腹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的“黄疸”、“胁痛”、“胆痹”等范畴。其发病因素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袭或蛔虫上扰等导致肝胆疏泄功能失常,以致气血郁滞,胆道瘀阻,湿热久羁,胆液受其煎熬,日久沉积,结为砂石。 2、吴老认为血瘀是本病的关键,根据“久病入络”、“久病必瘀”之理论,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能调畅气血,活血通络,化瘀通腑,从而恢复胆腑的通降功能。通则不痛”,由于气血通畅,胆道通降功能加强,就有利于胆道中湿热瘀毒的排泄,进而促进胆腑功能恢复。 方中当归、赤芍、三棱、莪术、桃仁、郁金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大黄既能活血又能通里攻下内金消石化积;柴胡、青皮、陈皮疏肝理气;金钱草、海金砂利胆排石;王不留行性走而不守以助下石,合而用之,共奏活血化瘀,疏肝利胆排石之功效因而用本方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 有研究表明,赤芍、郁金、桃仁、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能改善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具有抗炎消肿,抗病原微生物,解痉止痛,协调奥狄氏括约肌功能,促进胆汁分泌乃至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因此用本方治疗胆石症可消除胆道炎症,扩张胆道加强排泄功能促进胆石排出与溶解,具有良好的疗效。 3、通过临床观察,此方应用无痛苦,用方便,费用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疗效显著,很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吴光烈临床经验集》,吴盛荣整理。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明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qif.com/szjq/2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终于找到了老祖宗留下的100个治病秘
- 下一篇文章: 自然疗法排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