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娃不会背手机号码走丢了怎么办给孩子的
治疗白癜风什么外用药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71.html 前几天,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妈妈发的帖子: “我家孩子3岁了还记不住手机号,走丢了怎么办?”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很理解这位妈妈的担忧。 都说为母则刚,现状其实是为母则怂。当妈后,每天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 尤其是当看到各类孩子出事的新闻时,心都会狠狠一缩。 危险总是潜藏于生活各处,除了担心与尽可能保护孩子之外,给孩子的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 安全教育的几个误区 但是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家长们往往存在几个误区。 安全教育=记住手机号? 每个孩子由于敏感期到达时间不同,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也不一致,有的孩子2岁就能记住几个手机号,但有的孩子5岁可能也背不下一个手机号。 而且就算记住了手机号,在走丢或者遇到危险时,也极有可能由于紧张而忘记,更别说向父母打电话求救。 安全教育=别乱跑? 第二个误区,认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就是时刻叮嘱他别乱跑。但是几岁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完全,思维能力不够健全,对“乱跑”没有太大的概念。 别乱跑似的教育,前提是家人一直跟在身边耳提面命。爱玩与探索是孩子的天性,稍有不慎孩子便会忘掉“别乱跑”而乱跑了。 安全教育=不和陌生人说话? 很多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这却是最没用的安全教育。 首先,不和陌生人说话容易一棍子打死,孩子走失或遇到危险时,面对周围的陌生人,无法发出求助信号,从而会错失很多获救机会。 另外,不和陌生人说话容易让孩子误认为熟人等同为好人。 《被害人学》中说,60%案件是熟人作案。对熟人放松警惕,有时反而会害了孩子。 所以,身为父母,给孩子的安全教育一定要浅显易懂实用接地气。 认识危险,才能懂得什么是安全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前几天5岁萌娃吓退小偷的新闻。 浙江杭州某小区,一小偷发现一户人家窗户没关好,确认房内无人之后入室行窃。 不巧的是,户主家五岁的女儿在楼下玩耍归来,恰好撞上了家里的小偷。 小女孩面对在自己家的陌生男子,没有害怕,而是霸气三连问:“你是谁?你在干什么?你为什么在我家里?” 小偷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匆匆跑出去。小女孩追赶小偷到门口,双手叉腰,瞪大眼睛。 小偷逃走后,又折返回来,对小女孩连哄带骗说:“不要对爸爸妈妈说叔叔来过。” 小女孩在小偷走后,才去楼下找奶奶,并将这一切告诉家人。 很多人夸小女孩勇敢,但我却为她捏了把汗。 如果小偷没有被小女孩吓跑呢?如果小偷看见只有小女孩一人心生歹意呢?如果小偷是人贩子呢? 不论哪一种假设,后果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 勇敢没有错,但是无畏的勇敢,是无知。 庆幸小女孩最后是平安的,但这也为广大父母们敲响警钟。 我们总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却都忘记了告诉孩子不该做的事情是为什么不能做。 孩子不知道危险的概念,所以才会一次次游离在危险的边缘。 安全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危险。认识到危险,才能判别危险。 正如基弗尔·塔利在书《让孩子做50件危险的事儿》中所说的: “我们当然必须保护孩子远离危险,这是整个社会必须对他们作出的承诺。但当这种保护超过必要的限度时,实际上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失败。 因为孩子们没有学会如何自己判断风险。 因此,我们有必要帮助他们了解那些未知的、不熟悉的事情与真正危险的事情之间的区别。” 比如,让孩子碰过一杯滚烫的水之后他便知道开水会烫人,下次便不会主动去碰热水了。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严丝合缝的保护,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去感受危险。 认识危险,才能对危险有畏惧感,才能懂得什么是安全。 情景预设,巧妙利用游戏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说:游戏,是孩子的频道,语言到不了的地方,游戏可以。 说教式的安全教育,对孩子来说从来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孩子听得时候很认真,但是却从未走进过心里,所以哪怕平日灌输的再全面,当危险发生时也无济于事。 对此,我们可以巧妙利用游戏力,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情景预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一个节目中,霍思燕和嗯哼曾模拟“和妈妈走丢之后怎么办”的情景。 霍思燕故意躲开,嗯哼发现妈妈不见了之后,想起妈妈曾经对他说过的在外面找不到妈妈之后要找“穿制服的警察叔叔”。 如果找不到警察叔叔就向“穿制服的服务员”寻求帮助。 于是,嗯哼找到服务员,让服务员带领到服务台,成功通过服务台广播找到了妈妈。 霍思燕的做法,值得父母学习。 进行情景模拟,才能使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不至于慌张。 没有办法实地模拟时,也可以在家中进行情景预设。 比如可以把客厅当做公园,爸爸扮演公园中的巡回保安,爷爷扮演游客,来预设在外和妈妈走失的场景。 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宝宝:和妈妈在沙发的地方走失,就要乖乖站在沙发的地方四处张望等妈妈来找,不能哭,哭会引来坏人的注意。 如果妈妈不能及时找来,要就近寻找穿制服的叔叔阿姨,即扮演巡回保安的爸爸。 并且一定不能接受陌生游客“爷爷”的搭讪与零食。 通过生活情境给孩子做具体的演示,孩子才能在真实情境中知道怎么去做。 运用游戏力,体验式的学习才能够更加高效地提高孩子对安全教育的认知。 巧用绘本、动画片,加深理解 孩子接受信息的方式有三种:图像、声音和文字。根据研究,图像是最容易记忆的一种方式。 对于孩子来说,讲道理似的灌输式教育对大脑的冲击往往比不过图像似的教育。 有一次带儿子出去玩,恰好偶遇了同事。同事掏出包里的糖果给儿子吃,没想到儿子却拒绝了,说:“谢谢叔叔,我不吃。” 等同事走远后,我问他:“刚才叔叔给你糖,你为什么不吃呀?那不是你最喜欢吃的味道吗?” 没想到儿子却说:“动画片中说,不能接受别人给的糖果和零食,尤其是不认识的人。我想吃的,爸爸妈妈会买给我的!” 听儿子这么说,我和老公都很吃惊,因为之前教过他好多次却成效甚微,没想到在动画片中看了一次就记住了。 所以,对孩子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各类绘本、视频动画等强化记忆,深化他们对于各类情景的理解。 每天抽半个小时陪孩子看安全教育的绘本或者视频,不仅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更是对于各类危险防患于未然。 孩子健康与平安,是父母一生的夙愿。 但是明天与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临。身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好好陪孩子上好安全教育这门必修课。 我们不能阻止危险发生,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孩子,但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处理危险的能力,让他在并不安全的世界中尽可能安全地长大! -END- 识别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qif.com/szjq/6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到冬天就起干皮,长ldquo鱼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