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椎:万能的大椎穴

位置: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能摸到的第一个突出的下面)

功效: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强身健体。

主治疾病为:

1.风寒感冒,流鼻涕,咳嗽。2.风湿劳累,月子病。3.过敏性湿疹,鼻炎,哮喘。

此外,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2、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功效:调理脾胃,助消化,补虚弱。

主治疾病为: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外台》: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以三里下气。意思就是三十岁以后可灸足三里穴,气血不能上攻头,不头晕。三十岁以后需要经常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寿。

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位置:神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

功效: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主治疾病: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4、任脉穴位:关元

位置: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功效: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

主治疾病为:

A、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

B、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C、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疾病。

D、还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5、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脐上4寸。

功效: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体质等功效。

主治疾病为: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

疗。

6、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位置: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前方平神阙穴。

主治疾病为: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7、补肾首选穴位:太溪

位置:太溪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

功效: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

主治疾病为: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分别是等疾病。

赞赏

长按







































白癲风最有效治疗偏方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qif.com/yfzjq/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