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常说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什
本文由二大妈有话说原创,抄袭必究!在农村,由于各家之间离得很近,大家走动的频繁,所以邻里之间的感情都非常好,当家里出啥事情时,邻居们也都会赶来帮忙,偶尔东西不够,大家还会互相借一下,可是在借东西这件事情上,农村却有一条这样的原则,那就是“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借米不借柴”,米作为当时非常重要的粮食,一日三餐可能都要用到,所以当哪个邻居家米不够或者是遇到困难时,其他邻居一定会帮忙。可是柴火就不一样了,因为柴火是不需要花钱买的,只要你不懒,家里是不可能缺柴的,如果家里缺柴需要向别人借,那就证明这家人平时非常懒,像这样懒于经营自己生活的人,人们是不愿帮助他们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比较迷信了,那就是“柴”通“财”,把柴借给了别人就相当于把自家的“财”借给了别人,所以才有借米不借柴的说法。其次是借衣不借鞋,这一句和上一句类似,因为在古代衣服是需要用布来做,布是需要花钱买的,当布料不够或者是人们要参见什么重要场合时,没有合适衣服穿就找邻居借一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鞋就不一样了,因为在古代鞋子都是村民们拿草自己编的,它和柴火一样,只要你不懒是不可能缺鞋穿的,而且在古代,脚是一个比较私密的器官,鞋子和内衣的性质是一样的属于私密的物品,是不能外借的,所以才会有借衣不借鞋的说法。不过这句话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那就是在很多地方鞋子的发音和“孩”相同,借鞋子就相当于借孩子,这种做法会很不吉利,所以人们一般是不会把鞋子随便借给别人的。虽然现在时代进步了,人们也不需要编草鞋,也没有那么多迷信的说法,但是这句俗语放在现在仍然适用,就比如每个人脚的状况不一样,自己的鞋子自己怎么穿都无所谓,但如果借给别人,万一别人有脚气该怎么办。这句俗语“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其实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前半句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救急不救穷,而后半句则是在倡导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保留一定的界限,即使两个人的关系再好,也不要什么话都说,什么东西都借,只有彼此之间留有余地才不会让双方的关系太生分也不会太过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qif.com/zjqyw/11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如何简单地治疗脚气亲身实践有效百度
- 下一篇文章: 看了这几点就明白了为什么在校青少年是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