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艾书院气温骤降,中风来袭中风有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杀手之一,其危害性远大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但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要预防因衰老引起的血管退行性变窄、变脆、曲折和高血脂、脑动脉硬化、血液流变异常引起的突发中风。这类中风,身体往往没有突出明显的变化,但是,留意观察还是能够发现一下这些反常的先兆。前人对此问题,已经积累了很多认识经验。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上:凡觉手足麻木,……眉棱骨痛者,风之兆也。金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云: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元代《卫生宝鉴》云: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内必有中风疾也。明代《内科摘要》曰:舌下牵强,手大指、次指不仁,则易中风。清代《续名医类案》:一日忽觉两小指无力,掉伸不舒,且为不用,口角一边常牵引。此为中风之证已兆,当应控制中风暴发,又云:时常手足酸麻,肌肉蠕动,……谓三年内具有瘫痪之疾。清末民初《衷中参西录》:中风症,必有先兆,中年人但觉大拇指作麻木,或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挚,三年内必有暴病。综上可以看出,一般的中风先兆有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症状,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患者忽略。艾灸对中风有绝佳的疗效,不止对中风的急救很好,对中风的预防同样很好。《黄帝明堂灸经》指出,黄帝问歧伯曰:凡人中风,半身不遂,如何灸之?歧伯答曰:凡人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五个月前,非时,足胫上忽发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乃将中风之候也。便须急灸三里穴与绝骨穴,四处各三壮。后用葱、薄荷、桃、柳叶四味煎汤,淋洗灸疮,令驱逐风气于疮口中出也。灸疮:若春较,秋更灸;秋较,春更灸。常令两脚上有灸疮为妙。凡人不信此法,或饮食不节,酒色过度,忽中此风,言语謇涩,半身不遂,宜于七处一齐下火,各灸三壮。如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百会穴,二、耳前发际,三、肩井穴,四、风市穴,五、三里穴,六、绝骨穴,七、曲池穴。右件七穴,神效极多,不能具录,依法灸之,万无一失也。那么为什么取足三里、绝骨二穴能预防治疗中风?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的产生概括地说是下虚上实,风痰上扰,横窜经络所致,其根本在于下虚。下虚即指肝肾亏损,髓海不足,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属土,土生万物,是多气多血之穴,灸足三里即为健脾利湿,平肝益气生血。绝骨为八会穴之一,髓会绝骨。灸绝骨亦为补肾生髓充脑海。故灸足三里、绝骨,能达到补精血、益肝肾之功。正如《针灸大成》指出:“中风之候,但宜灸足三里、绝骨四穴”。根据《黄帝明堂灸经》制定中风先兆的灸法:1、取穴:左右足三里、左右绝骨共四穴;2、灸法:每天1次或隔日1次,每次每个穴位10-15分钟,12次1疗程。艾柱非化脓灸,操作比较简单,患者稍加训练即可掌握。为了提高疗效,特提出以下几点:(1)施灸前术者要做好准备工作,达到正确诊断,辩证选穴。不要在劳累、饥饿、紧张等情况下施灸,以防晕灸。(2)每次取穴不宜太多,一般3~7穴即可。(3)施灸的房间空气要流通,冬天室内要暖和,以免在施灸时患者受凉感冒。(4)对昏迷病人、肌肉麻痹、小儿应特别注意,以免烫伤皮肤。(5)灸后可见皮肤出现较艾柱略大一片红晕,且有出汗,可用干棉球揩干即可。若施灸后出现水疱,小者可自然吸收,不必处理;大者在常规局部消毒后,用消毒针头将疱刺破,棉球吸干,涂上龙胆紫用敷料复盖。说明:1、弘艾书院已经把搜集到的十几本常用灸法书籍电子版上传到弘艾书院的百度网盘上,本来想把链接在此公布给大家,但网盘现在只能给自己看到,别人看不到。所以请想要电子书的朋友,请加入弘艾书院的QQ群,在群文件中下载。想加入群的朋友,请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啊皮肤病治疗最好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qif.com/zjqyw/2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风有什么先兆这些注意事项或许你应该
- 下一篇文章: 你知道在职研究生双证专业有哪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