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日前有报道称,就在这个马上要过去的暑假里,7岁的嘉嘉(化名)在放假中饮食只吃肉,不吃蔬菜和水果,脸上和胳膊上频频长出白色斑块,变成“小花猫”。

医生提醒,暑期是幼儿患白色糠疹的高发期,饮食单一,不吃蔬菜,有挑食毛病是患儿致病的主要原因。

医生经过诊断后发现嘉嘉身上的白色斑块是因为嘉嘉严重挑食,缺乏微量元素而引发的白色糠疹。医生解释,白色糠疹又称“单纯糠疹”,是常见的皮肤病。临床上发现,80%的患儿都有挑食的毛病,由于营养摄入不全面,造成体内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引起皮肤病。

你知道怎样判断孩子是否缺乏维生素吗?看看医生怎么说吧缺乏维生素A(最易被忽视)

孩子皮肤变得干涩、粗糙,浑身起小疙瘩,形同鸡皮;头发稀疏、干枯、缺乏光泽,指甲变脆、形状改变;眼睛结膜与角膜(俗称黑眼仁)亦发生病变,轻者眼干、畏光、夜盲(俗称鸡母眼),重者黑眼仁混浊、溃疡形成,最后穿孔而失明。维生素A缺乏者一般免疫功能较差,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孩子皮肤变得干涩、粗糙,浑身起小疙瘩

缺乏维生素B1(最易被误诊)

婴幼儿如缺乏维生素B1,容易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生长缓慢等病症,严重缺乏时易患脚气病、浮肿、肌肉萎缩、心跳减慢等。

由于维生素B1还参与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神经传导过程,参与体内丙酮酸脱羧酶的组成,当其缺乏时,这种酶的活性降低,血液中丙酮酸升高,机体能量产生减少,脑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出现神经等系统的病理改变。

过去维生素B1缺乏症多与贫穷导致的营养缺乏有关,如“脚气病”曾在一些地区广泛流行。这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择食观念发生了变化,米面越吃越精白,使乳母及婴幼儿体内的维生素B1严重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儿童维生素B1缺乏症常常缺乏典型症状,极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医院曾收治例维生素B1缺乏的儿童,其中68例发生误诊:有的以声嘶、呛咳、失音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易被误诊为是急性咽炎;有的以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肝脏增大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易误诊为肠炎或消化不良;有的以目光呆滞、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

缺乏维生素B2(最影响美观)

颜面部皮肤微红、油腻、起鳞屑,医学上谓之脂溢性皮炎,既影响美容又可招引细菌侵袭,患上毛囊炎。同时,舌头、嘴唇及阴囊等多处亦可发炎,疼痛不适。

烟酸缺乏(最让人娇气)

烟酸缺乏使人体皮肤变得特别“娇气”,一经阳光暴晒便产生斑疹,面部皮肤增厚、粗糙,医生称之为糙皮病。此外,腹泻、头痛、失眠、烦躁、痴呆等症状亦可能出现。

缺乏维生素C(最影响发育)

维生素C在造血、保护血管、促进脑发育方面的作用突出。若摄取不足,首先表现出来的便是食量减少,贫血,牙龈、鼻黏膜及皮肤出血等症状。对孩子的智商也有不利影响,其发育较同龄儿童落后。

维生素C在造血、保护血管、促进脑发育方面的作用突出

缺乏维生素K(最危急)

维生素K不足可导致全身各处出血。轻者皮肤与外界物体碰撞即发乌或起青色,重者口腔、鼻黏膜、胃、肠以及泌尿道等处自发性出血。如果出血部位发生在颅内,可发生生命危险。近年来维生素K缺乏所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例屡见报道。首都儿科研究所的研究员在最近召开的妇幼营养学术会议上报告说,一项对新生儿的群体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出血发生率约为千分之2.4,在52名出现出血症状的婴儿中,有30名是由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且93%发生在出生头3个月。

缺乏维生素D(最常见)

这是人们所熟悉的小儿佝偻病的罪魁祸首。主要表现有枕秃、多汗、囟门迟闭、烦躁不安等。

缺乏叶酸(最易导致贫血)

叶酸是造血的重要原料之一,摄入不足可引起贫血,表现为面色苍黄,头发干黄,少动懒言,皮肤有出血点。显微镜下可见红血球数量减少,但胞体增大,谓之大细胞性贫血。

缺乏维生素E(低龄最易发)

在婴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干燥、缺少光泽、容易脱屑以及生长发育迟缓等。

在婴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干燥、缺少光泽、容易脱屑以及生长发育迟缓等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了上述情况,父母应该予以重视,及时给宝宝多吃相关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以用维生素片剂加以补充。

重要通知

顺利通过河青小记者选拔大赛考核并入围的你,已经成功获得河青见习小记者资格。

请于年9月11日前,到河北青年报社办理河青见习小记者采访证及相关确认手续(来时请携带1寸蓝底照片1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qif.com/zjqyw/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