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中风先兆,要特别注意
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组织,当身体将要产生疾病时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显露出来。从古至今,有很多医家从细微角度入手,如通过舌诊、手诊、耳诊等等,通过观察身体渺小的变化,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积极采取措施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起到了治未病的作用。本文是作者教给大家如何识别中风先兆。 被人们忽略的中风病人前期预兆 明代杨继洲著的《针灸大成?治症总要》讲到:“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痠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侯也。”“足胫”就是胫骨,人们称作“迎面骨”,肝经在此经过,胫骨部位酸、重、麻等感觉预示着体内有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的情况,此时如果调理肝经就有可能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金针王乐亭》记述了北京已故著名针灸大师王乐亭关于中风前兆的经验:“如觉手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 这些都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总结,实际意义重大,每一名医生都有责任推而广之。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我们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话就来自于此。 现在我们做个试验,看看心经的经脉是否畅通,请读者朋友左手呈敬礼状,在左上臂下方如果有松弛的肌肉,而且捏之有絮状的感觉、疼痛难当,即使还没有心慌气短、胸闷憋痛症状,但你的心脏已经开始供血不足了。这块悬垂肌肉是因为气血不足,代谢产物长期堆积在此,而产生垃圾脂肪同时又进一步影响心经气血的运行。(图为心经易堵塞穴位)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真是太深刻了,口渴时再去掘井,要跟人动手时再去打造兵刃,的确是来不及的。国家大乱后去平变,虽然复归安定,也已元气大伤,治病也当在疾病尚未发作之时着手。 我们现代人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频于应酬、醉生梦死的时候总是高估身体的能力,再喝二两也没事,再熬一宿没问题,身体好着呢!而一旦身体出现异常可能就到了有形的阶段,要么身长异物,要么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这时才想起古人说得对呀,追悔莫及。更有甚者,带病工作、带病应酬,这和一台有故障的汽车上路行驶有什么区别?早晚出事! 所以通过学习中医随时了解身体状况实在是有必要、很重要!中医里讲很多关于治未病,让我们能够及时的察觉到身体将要出现的隐患,以免重大疾病的发生。 ?版权声明: 1、文源:本文摘自《敲开健康之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著/路新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qif.com/zjqyw/5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听说这些职业最容易得脚气,你中枪了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