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体系 http://m.360xh.com/201912/02/54478.html
最近有家长咨询2岁孩子不太会说话的问题,与我一年前回答的一个问题雷同。大致描述为:2岁左右的孩子,只会说很少简单词,不会表达需求,一有情绪或者有需求就是哼哼唧唧;家长心力交瘁,以至于自己也经常情绪崩溃,不知怎么办。根据这些家长的描述,主要是因为家长没有与孩子形成有效的沟通,比如不懂孩子的口语“哼哼唧唧”,也不懂孩子的肢体语言,再加上可能对孩子期望过高,所以导致自己心力交瘁。○2岁普通幼儿的语言发育里程碑对于2岁左右的幼儿,口语尚未出现或者出现得不完整,是正常的,我们需要遵循孩子的发育发展规律。按照我国0-6岁儿童发展程碑里的提示,2岁左右的幼儿语言发育如下:能模仿一些简单的声音、动作能听懂和理解一些简单的话,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并运用自己的名字,如“宝宝要”喜欢听儿歌、故事,听大人的指令能指出书上相应的东西能用一两个字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能手口一致地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能主动表示要大小便,比如用手指或者说一两个字○2岁普通幼儿可以用肢体语言与养育者形成有效沟通孩子总是用“哼哼唧唧”来表达需求和情绪,这对2岁孩子来说,口语发育是有点迟缓,不过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孩子除了哼哼唧唧,有没有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用手指、点头、摇头等等。如果孩子能够用肢体语言表达,即使完全无口语,那么孩子与养育者(比如爸爸妈妈)之间也不会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举个极端的例子,我们村以前有个哑巴,完全没有口语,也没有上过学,但是他依然能够用肢体语言与家人和村民形成有效的沟通。再比如,我们去国外,一句当地语言也听不懂,也没有翻译或者翻译软件,但我们依然可以用肢体语言与当地人形成需求性地有效沟通。所以呢,题主与孩子的沟通出现这么明显的障碍,暂时关键不在于孩子的口语发育,而在于孩子有没有肢体语言,以及题主对孩子肢体语言的理解。○改善与2岁幼儿沟通的建议(给家长)首先,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比如指、面部表情等等),如果孩子的肢体语言丰富,那么作为家长,就需要及时旁白和回应孩子的肢体语言。

比如,孩子需要喝奶了,大人故意把牛奶放在孩子能看到、但拿不到的地方,观察孩子的反应。

一般2岁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先喊家人比如“妈妈”,然后指牛奶,嘴里可能还会说“enen”,口语好点的会说“奶/neinei/牛奶/喝奶/宝宝要neinei”等等词语或短句。

如果孩子看看大人再看看牛奶,还用手指牛奶,大人立即描述孩子的需求“宝宝要喝奶”(这也叫口语旁白,就是帮孩子说出孩子想说的话),然后大人把牛奶拿给孩子并描述“妈妈给宝宝喝奶”。

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会习得“奶/喝奶/宝宝喝奶”这样循序渐进的口语。如果孩子是对着奶哭闹或者像家长说的“哼哼唧唧”,那就要先教孩子看大人+指牛奶,然后重复上面的口语旁白过程。

其次,一旦孩子与我们沟通,不管是肢体语言还是口语,及时回应和表扬孩子。

比如,一分钟前你刚带孩子上过厕所,孩子不尿;现在孩子尿裤子了,走到你跟前。这个时候,你可能很恼火,但请你一定要平静、最好保持微笑。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假装不知道孩子要干嘛,询问他“怎么啦”,等待孩子回应,比如他指着自己裤子说“enen/裤裤/换”等。

第二件事是描述孩子需求的“宝宝尿裤子了,我们来换裤子吧”,第三件事情是帮助孩子换裤子,第四件事情是表扬孩子“宝宝知道找妈妈帮忙,很棒哦!下次早一点找妈妈帮忙,我们可以去马桶里尿”。

此外,日常生活中,多多创造孩子说话的机会(比如制造障碍,参考上面的喝牛奶事件)+随时随地旁白,双管齐下,这是提高幼儿口语最有效的方法。最后,家长放低期望值,调整心态,用慢养的方式去带孩子成长。孩子是最敏感的,家长的情绪随时随地都浸泡着孩子,不快乐的家长没法带出快乐的孩子。而经常性的不快乐,会严重干扰孩子的成长和主动学习。-END-○更多孤独症干预知识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qif.com/zlyzjq/8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