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璞

01

养育过孩子的家长,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就开始称自己为“我”。而在此之前,他提到自己通常直呼自己的名字。可是当三岁来临,他会把“我”挂在嘴上。

这意味着孩子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第一次体验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有人我之间的界限。

紧随“我”阶段而来的是“不”阶段。即使孩子小时候很乖巧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现在他也会常常说“不”。当一贯顺从孩子说“不”时,作为家长的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是非常惊讶不知所措?是非常激动过度反应?还是压根置之不理呢?

不论当下会如何反应和处理,孩子都会模仿大人。而作为家长的你,想不想让孩子和自己都快乐一些呢?

以下案例或许对您有启发。

02

早上起床洗漱好,儿子就发现了书架上的巧克力,一把握在手里要吃。我说:“可以吃。但是在早饭后吃。”刚刚就吃不吃巧克力双边达成一致意见,一出门,儿子就立在门口,不肯自己下楼。

我说:“走呀,下楼。”他非常肯定地回复:“不!妈妈抱。”看他那架势,是抱定了妈妈不抱不下楼的决心。

我一边往下走一边说:“来吧,手牵手,一起走”可是儿子还是定在门口,一步不动。我已经下了一层楼了,他看着我的背影,起了哭腔:“妈妈,抱!妈妈,抱!不嘛!我要妈妈抱!”

这时真有索性下楼不管他,看他如何的想法,也在瞬间想上去把他强拉下来。

想到三岁孩子正是滋养身体的阶段,是辨别善恶的阶段,更是培养意志力的阶段。在发展意志力感官的阶段,遇到冲突,听到他说“不”,如果过度反应很可能帮助他增加抵抗意志。于是,我又折返到楼上,伸出手,轻松愉快说:“来,牵手。”

儿子不但不理我,反而把手缩回去,继续抵抗。我进一步把口气放轻松,歪着头:“来吧!牵手牵手牵牵手。”又学小朋友笑得样子“嘿嘿,嘿嘿”地笑。他见我故作调皮,有点想笑,但又绷住,还在抵抗。

我上前一步,牵住他的手:“来吧,你是骑小毛驴的小朋友,你摔倒了,我牵你起来。”

我描述儿子看过的一个儿歌动画《我有一只小毛驴》里的场景。当初看这个儿歌动画时,他就很喜欢牵手这个动作,看完和我牵手牵了好几次。

“牵手牵手牵牵手”我一边说一边拉住他就走。这时儿子绷着的脸已经轻松下来,一蹦一蹦地,越走越高兴,嘴里还念叨着“牵手,牵手,牵牵手”,就和我一起下楼了。

03

我们来看一下“不”背后的东西。

孩子说“不”是为了试探一下尺度,就如同我们试穿鞋子一样,这里有一个界限的问题。

如果像这样不采取对抗的态度,孩子和父母都会快乐一些。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去做该做的事。化解三岁孩子的抵抗意志,你可以选择这样做:唱一首轻松的歌,适当调皮搞笑一下转移注意力,读一首押韵的诗,哪怕就像我讲一些重复押韵的话,如“牵手牵手牵牵手”,再或者陪孩子一起去做一项另外的工作,暂且将手上的冲突放下。当孩子说“不”,家长往往起急暴躁,然而当这样情绪来临时,是非常消耗自身能量的,是非常累的。孩子也是一样。我和儿子有情绪时的对话,也可以供各位参考。

1.儿子来提醒妈妈

妈妈:我现在很生气,心情不好。儿子:妈妈,你是poutingpumpkin。你是红色的。妈妈:哦,是呀!谢谢提醒。我不要做生气的南瓜。

2.妈妈去了解儿子。

儿子两只手抱着自己,蹲在角落:“我现在心情不好。”妈妈:你心情不好了吗?为什么生气可以告诉妈妈吗?儿子:……妈妈:需要我帮你解决吗?儿子:嗯。妈妈:事情总要解决,不如高兴点去解决。儿子:生气时会变成红色,会中毒。

每天和儿子朝夕相处,陪伴他的每时每刻,总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发生。他给我惊喜,给我欢乐,给我感动,给我启发。他不断把珍贵的生命礼物送给我。作为妈妈,我慢慢的,慢慢的,用时光文字去制作一份生命礼物,等儿子长大了,也送给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了解参加赤玉学堂年冬令营,让我们在这一期的冬令营里,从真诚的沟通开始,真实的看见彼此。生命的故事就此发生。年赤玉学堂乡村研学冬令营招募

相遇,是彼此身心的提升。

看见彼此,看见自己。

赤玉学堂是以中医药启蒙为特色的传统文化学堂。学堂位于国家级生态县永泰县赤锡湖畔,萌芽于年,开办于年。长期开展周末公益国学课,二十四节气亲子自然探索、天天公益读经等课程,以及乡村研学冬令营,中医药夏令营等营队活动。

赤玉学堂根植乡土,融入山水,志于传承中华文化,复兴乡村文明。时至今日,已有万余人次走进赤玉学堂学习传统文化并从中受益。赤玉学堂愿为乡村文明的复兴点燃一盏小桔灯。

教育垂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qif.com/zjqyw/7016.html